黄梅天来了,感受上海“湿漉漉”的季节吧

 admin   2025-04-28 01:15   23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文主要讲解关于黄梅天来了,感受上海“湿漉漉”的季节吧,和一些上海6月中旬会下雨吗相关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海今天进入雨季,比平常要早。目前,上海迎来梅季以来的第一波强降雨。梅季的第一天,让人心神不宁。不少市民朋友被困在下班途中。有网友表示“雨是不可能停的,我只想等一场小雨……”

小编从上海预警发布中心获悉,上海中央气象台2021年6月10日18时35分发布暴雨预警受强降水云影响,预计1小时50级暴雨未来3小时内到达城市。短时强降雨毫米左右,蓝色暴雨预警信号更新为暴雨预警信号。

预计今年梅雨季节初期雨带不稳定,呈南北振荡趋势。受高空槽东移影响,今天天气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傍晚至夜间,部分地区降雨可达大雨至大暴雨,且雨量分布不均匀。累计降雨量2040毫米,局地每小时降雨量6090毫米,最大降雨强度3050毫米。

明后两天雨带南压并减弱,本市多云转阴,有短时阵雨。13日、14日,我市将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未来一周,本市气温相对稳定,极端最高气温在31左右,最低气温保持在2224之间。

据悉,上海平均梅花日为7月10日,梅雨期平均长度约为23天。最长的梅雨季节发生在1954年,持续58天;梅雨期最短仅2天,发生在1897年和1965年。梅雨期年平均降水量2431毫米,相当于上海年平均降水量的五分之一。

==回应==

宝山徐汇智能自动监控系统,防患于未然

虽然约定的暴雨来得有些晚,但它还是如期而至。正好是下班后的晚高峰,倾盆大雨让上班族措手不及。小编从徐汇、宝山等区了解到,早在大雨来临前几天,各区就已制定了防洪预案。不少地区还推出了智能自动监控系统。利用智能手段监测水位、易积水点等,做好防雨准备。

徐汇区建管委副主任沉秀观告诉小编,市级警报发布后,所有规划人员第一时间到岗,相关单位进行了汛期监测和道路检查。“警报一发出,我们立即对易积水点、高空设施等进行排查,一旦发现积水,相关团队将开展应急处置。”

与以往不同的是,得益于智能自动监测系统,整个防洪“神经末梢”变得更加灵敏。沉秀观表示,如果说以前主要是通过老百姓的举报来发现一些积水点,那么现在,随着徐汇防洪防台系统的上线,通过与公安局联网的探头、水位等来发现积水点。实时掌握现场情况。降雨量和水量将为道路和立交桥等敏感地区委员会提供早期预警。

“一旦发现积水,防汛指挥部将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及时排水、处理,尽量减少积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沉秀观表示,当前,徐汇区防洪防台面临困难。主要题是道路、居民区积水等城市内涝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通过建设,通过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加强监测预警,实现预警推送和闭环处理,提高智能发现能力,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提高应急响应的及时性。例如,在龙五路立交桥、衡山路下穿道、西泰路西泰支线等20多条道路易积水点,采用智能传感水位计监测积水深度,实现防洪。部门要迅速掌握该领域。同时,可实现积水情况自动报警,依靠同步部署的视频监控进行审核,并将信息推送至排水应急联动部门协同处置,有效提高处置时效性。又比如,通过安装排水管网监控终端,实时监测管道液位、流量变化,结合管网、管道位置、标高等,可以实现积水预警。同时,基于“一网统管”视频资源,实时掌握道路、社区动态,及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防汛办、救援单位、街道、乡镇和其他处置力量。

保山市防洪办副主任陈金超告诉小编,接到大雨预警后,保山市对区域内容易积水的道路进行了关注。城市交通中心也及时启动了防洪专项路段的监控,采取视频探头巡逻的方式。“比如有些地方容易积水,树叶、垃圾袋很容易堵塞进水口,人工一一检查工作量太大,所以我们把积水的地方也纳入其中。”“这是历年容易发生的情况,利用数据库重点关注这些区域,调取现场视频,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派出绿化环卫、道路养护单位赶赴现场。”

陈锦超表示,正是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才能更快、更及时地掌握全区各点的洪水情况。这极大地方便了防洪指挥调度。

郭蓉摄/

松江各街道开展针对性检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针对今年不乐观的防洪形势,松江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开展滚动排查隐患整改,实行“一网统管”和联勤联动做好防洪工作,提前做好内陆水位预排、人员转移、农作物种植等准备工作。收藏等工作。街道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形成从发现到跟踪到整改的闭环管理。

小编从房松街道获悉,为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已完成6座雨污提升泵站的汛前检修,完成移动排水泵车的故障检测和检修,完成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放流池花园。长兴花园雨水提升泵维修安装。此外,还进一步配备了3个防汛救援队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增强救援能力。

为落实各级防洪责任,结合房松街道人口、业态等实际情况,完成了《房松街道2021年防洪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印发进一步明确防洪责任体系和责任小组,更新街道防洪通讯。辖区内68个居民小区、16个商业小区防洪责任名录。

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无疑是24小时的守望。房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将值班与街道日常值班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防洪值班准备制度,强调领导带头值班,明确防洪值班责任,加强24小时值班。

当得知今天将有大雨时,中山街道向各成员单位、片区管委会、居民区防汛联络员发送短信和微信群,确保防汛人员和值班领导做好准备提前按照计划进行。小区门口的电子屏上发布天气预警。居委会通知居民将窗外的花盆等收起来,并通知辖区危房,确保必要的时间能够转移人员。小区排水设施及前期降水的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检查,落实道路、雨水、绿化、路灯等维护单位待命。

临港大学海绵城市不怕大雨

18时35分,上海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不过,临港大学并不惊慌。为什么?原来,海绵绿地和“地毯式”碰排就是案!

上海建桥学院的一位老师向小编透露,这不仅是因为学校在大雨前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室外疏散,更关键的原因是临港是上海第一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国最大。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区。这是临港高校遇到暴雨不慌的底气。

熟悉临港新区的人都知道,如果台风过后第二天赶到临港新区,你会惊讶地发现小区、道路上不会出现长期积水,也不会出现积水。大量的雨水将通过缓慢的净化过程被收集。滴水湖形成生态闭环。大学、海绵社区、海绵绿地、海绵道路等海绵元素设施的建设,正在让临港新片区“有呼吸、有活力”。

上海电机大学就是其中的代表大学之一。通过在校园核心绿地植入海绵元素,系统改造校园环境,模拟海绵城市“渗、滞、蓄、净化、用、排水”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过程。这是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重要项目,也是临港地区高校最大的单体项目,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如今,人工湿地、雨水花园、浅水蓄水池等设施可以利用环境的自然循环来调节雨水,下雨时吸水,晴天时放水供植物生长。“海绵校园”使上海电机学院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0%。

上海电力学院围绕日常预防措施,做好应急队伍组建、物资储备、防雷检测、隐患排查等工作。例如泵房等重点部门的检查维护、校园排水系统“地毯式”排水、排水沟清理、下水道疏通、屋顶、天沟、落水管等清理。海洋大学提醒宿舍区学生加强校园巡查,做好防洪准备,加强积水排水处理。上海桥梁建设学院提前对排水沟内的树叶、淤泥等进行处理,防止暴雨造成积水,并加强人员值守。

==提示==

大雨防护指南

1、市民应尽量避免外出,并检查门窗,防止雨水渗漏。

2驾驶员应注意路面积水。

3、切断低洼地区户外危险电源;暂停露天场所的户外作业;将危险地区人员和危险建筑居民转移至安全地点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

五、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准备。

防雷指南

1.停止在空旷场所进行户外活动。

2、停止在江河、江河、湖泊、海洋中游泳。

3、远离大树、角落或有突出金属物体的地方;请勿将金属尖角向上的物体拿在手中或肩上。

四、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雷电应对工作。

青年报青年上海编辑范艳平陈永军实习生刘勤春实习编辑崔子润/文吴凯/摄

编辑陆天一

本文介绍黄梅天来了,感受上海“湿漉漉”的季节吧,以及一些上海6月中旬会下雨吗对应的相关信息就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hbshuangniu.com/post/10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