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详细介绍12月8日0-15时,哈市新增本土新冠病阳性感染者5例,均为确诊病例的题和一些哈尔滨疫情发现相关的话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2月8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超通报了哈尔滨市疫情最新情况,并介绍了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关于75号公告的解读
12月8日0时至15时,我市新增本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病例5例,均为确诊病例。所有新增阳性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杨超表示,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统筹协调做好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防控疫情、稳定经济、保障安全发展的要求。科学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逐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成功处置多发聚集性疫情,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出台的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型冠状病变异新特点、进一步提高防控工作科学精准性的重要举措。根据当前疫情变化和病变异情况,为科学准确落实第九版国家防控方案、二十条和“新十”优化措施,经过分析研判,专家组通报,市指挥部发布75号公告,规范全市疫情,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一是优化调整人员流动管理。对抵、返哈人员不再实施“抵境检查”,对进、出哈人员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实施交通措施。鼓励外地返哈人员自觉在家中监测健康状况。
二是优化调整站点单位管理。各类商业商店、营业场所、景区、宗教场所等有序恢复营业。
进入餐厅及室内健身场所、室、剧本杀、桌游吧、密室逃脱、卡拉OK厅、舞厅、酒吧、足底按摩院、按摩院、厅、网吧、桑拿房等封闭场所.必须扫码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上述场所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其规定。
进入医疗机构需扫描二维码并在48小时内查验核酸阴性证明。购买退烧药、止咳药、抗病药、感冒药等非处方药品不再需要实名,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网上购药将不再受到。
进入哈达、龙源、农都、润恒、红旗五个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在48小时内扫描二维码并核对核酸阴性证明。具体防控措施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大企业、工业园区要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是优化调整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对所有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一般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以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工作人员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流动性大的地方,对于高危岗位的员工,必须按规定频率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尽可能愿意接受检测”。
按照便民原则,设立定期核酸采样点并向社会公布,满足愿意检测的公民的一切可能检测需求。医院仅为院内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不再承担“想测就测”服务。
四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一般实行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治疗。隔离期间将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两天核酸检测Ct值35即可解除隔离。如果病情加重,将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救治。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一律居家隔离5天,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五天核酸检测阴性后即可解除隔离。对于目前正在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点对点”闭环返回居住地进行后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人员应单独居住或单人居住,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居家隔离期间,他们及其共同居民不得外出。对感染阳性、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及同住人员,由龙江健康码分配“红码”管理,治愈、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等情况及时解码。人员将不再被分配代码管理。
五是优化调整风险领域管理。高风险区域以建筑物、单位、楼层、住户为单位界定,不得任意扩大到小区、社区、街道等区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临时封闭。如果不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划定后,社区要尽快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高风险地区人员将在隔离第5天进行核酸检测。如果结果为阴性,将立即解除隔离。若后续出现病例,则仅对后续出现阳例的居民进行管控,对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不予延长。严禁以各种方式堵塞消防通道、单位门、小区门,确保群众外出就医、紧急疏散等顺畅。
六是优化调整聚集性活动管理。会议、培训、论坛、演出、展览、展示、推介等活动有序恢复。组织各项活动时,要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组织、谁负责”和“一项活动一项计划”的原则,同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疫情防控和应急预案。”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举办婚丧嫁娶从简,不再实行登记制度。
七是优化调整服务保障。在了解辖区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免疫缺陷等疾病状况及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底层”家庭医生充当健康“把关人”,分类别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医疗机构应当在门诊、急诊室设立紧急救治区域,抢救危重症患者,不得因无核酸结果而拒绝诊断、延误治疗。推动建立社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妇、残疾人、慢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
八是优化调整疫苗接种服务。坚持照顾所有有需要的人的原则,重点提高60-79岁人群疫苗接种率,加快提高8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加强全民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为全民筑牢免疫屏障。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疫苗接种服务。
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第一人。希望大家增强防护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让我们坚定信心,开展群防群控,共同战胜疫情。
哈尔滨日报编辑杜菲菲/文、范子龙/摄影
更多的12月8日0-15时,哈市新增本土新冠病阳性感染者5例,均为确诊病例和哈尔滨疫情发现的相关热议内容,请诸位网友持续关注本站。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