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证|“白肺”到底是什么?重复感染新冠症状会越来越重?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比较想知道,关于新冠肺炎感染肺部会痛吗这样的话题,一直是大家很想知道的,让小编为你揭秘案吧!
事件背景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已经度过了第一波COVID-19感染的高峰期。网络和社交圈上,关于“白肺”、复发、反复感染的担忧和讨论日益增多。本期,“新闻认证组”针对网友高度关注的两个题进行了调查。
题1Omicron会引起白肺吗?为何肺炎患者如此之多?
2022年12月下旬,一位知名博主在自媒体发文称,他的老父亲因感染COVID-19去世,肺部CT扫描出现大片白色阴影。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化名周周的12岁儿童出现咳嗽症状,一周未就医。当他来到医院时,检查发现他的一侧肺部出现了大片白肺。
Omicron菌株不会感染上呼吸道吗?为什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肺炎患者?
验证过程
什么是“白肺”?
姜健所谓“白肺”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或疾病,而是从形态学上衍生出来的一个简单的名称。健康的肺部由具有正常通气功能的肺泡组成。这样的肺泡充满了空气,在X光和CT上是透明的,呈现黑色,但如果肺部有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炎或肺部肿,或者有大量的液体积聚,破坏了肺泡的正常功能。健康的肺泡组织,增加肺部的密度,并降低透光率。此时,X光和CT图像上会呈现白色,通常当白色覆盖至少一半的肺部时。被一些医生普遍称为“白肺”。
“白肺”是由COVID-19引起的吗?
姜健“白肺”不仅仅是COVID-19引起的现象,还发生在许多不同的疾病中。而这次有可能是新冠引起的,或者是新冠诱发的。有些患者最初是被病感染的。病感染后,肺部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免疫力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不仅限于COVID-19,流感感染也会发生。许多肺部感染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对于新冠病,不仅有Omicron感染,也有Delta感染,也有Alpha感染,只是每种变种造成的严重程度不同。
那么,相比Delta和Alpha,Omicron的肺炎感染率是否更高呢?
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一篇题为《中国北京新冠灭活疫苗对2022年Omicron和Delta变种感染肺炎进展的保护作用》的论文,研究人员收集了2022年1月的数据1月至4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检测结果呈阳性265人。其中,Delta有111人感染,Omicron有154人感染。论文中的研究人员对两种株的感染者进行了比较,发现111名Delta感染者中,有62人患有肺炎,占56%。154名Omicron感染者中,只有25人感染肺炎,而达美地区肺炎高感染率已降至16人。
这张图展示了Omicron的传染性。现在它的传染性就像水痘一样,可以从一个人传到十个人。
Omicron的高传染性表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感染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基数提高后,住院人数和肺炎感染人数也会相应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肺炎感染人数呢?
同一篇论文是《中国北京新冠灭活疫苗对2022年Omicron和Delta变异感染肺炎进展的保护作用》。关于肺炎数据的章节还附有一个表格,清楚地列出了这154例Omicron感染病例中,60岁以下的有132人,其中非肺炎117人,肺炎15人,占11人,22人。60岁以上老年人中,非肺炎12人,肺炎10人,占45人,发病率增加了四倍。
在这个表中,还有这些患者的基础疾病的数据,这表明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肺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在有糖尿病病史的Omicron感染患者中,每11人中有7人出现肺炎。肺炎比例为636。在143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Omicron感染者中,有18人发展为肺炎,肺炎比例为125。
论文还显示,未接种疫苗的Delta感染者中,肺炎发生率为85。在接受两剂疫苗和加强注射后,肺炎发生率降至42。从未接种过疫苗的人只有28。即使没有接种疫苗,Omicron感染者的肺炎发病率也低于接受过加强注射但感染了Delta的人。在这项研究中,感染者接种了灭活疫苗。
姜健如果疫苗接种得当,确实可以预防重症和死亡。因为病进入人体后,保证与人体细胞结合,然后就会复制。但是,如果我们体内存在某种抗体,那么病在进入人体细胞之前就已经被抗体中和了。如果它不能进入人体细胞,就不能造成细胞损伤,因此就不能产生炎症。如果它不能产生炎症,肺炎就不再存在。这样可以预防肺炎的发生、预防重症、预防死亡。Delta的特点是引起肺炎和重症的概率较高,但传染性没有Omicron那么强,但Omicron反过来感染的人群基数更大,但重症时,所占比例肺炎较低,但你不得不说,这都是按比例计算的。我们说的是比例,但从绝对人口来看,Omicron是Delta的很多倍,所以如果单纯看数字的话,反而会认为Omicron感染肺炎的人更多。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北京看到的情况。
法医结果不仅是COVID-19,很多其他疾病都可以诱发“白肺”现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肺炎发病率较高。Omicron感染基数大,因此肺炎感染人数较多,但实际感染率低于Alpha和Delta。
题2重复感染COVID-19会损害免疫系统吗?你的症状有恶化吗?
2022年11月10日,《自然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结论是再次感染将进一步增加感染期间和感染后多器官系统死亡的风险,以及严重住院和其他后遗症的风险。为了减轻COVID-19造成的死亡和疾病的总体负担,需要采取预防再次感染的策略。
多次感染COVID-19是否一定会导致症状每次都变得更加严重?
验证过程
我们在网上采访了一位已经3次感染新冠病的同事。2021年底,他在美国首次感染后不到一个月,就感染了第二种冠状病。
老朱我2021年底去了美国,2022年1月突然感觉肌肉酸痛、喉咙痛、犯困。第一次感染两天后才恢复,但不到一个月,第二次又“感染”了。第二次,我喉咙很痛,持续了一个星期。这次国家放松了,我感觉喉咙有点痛。然后我测试了两个酒吧,发现我第三次被感染了。
为什么短时间内会出现反复感染?
姜健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短时间内的话,并不是重复感染,而是第一波病还没有被清除掉,因为核酸检测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东西,所以如果人没有任何症状,只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呈阳性,则极有可能是假阳性。并不是重复感染,只是体内病死亡后留下的一些残留物,通过核酸检测检测出来。如果我们想要确认重复感染,就必须要做基因检测,就是他原来感染的株和这次感染的株有没有区别。如果有差异,则称为重复感染。从目前所有的文献来看,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在三个月内感染不同菌株的情况。如果是的话,那么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个人的免疫系统有很大的缺陷,比如接受过化疗或者某种免疫抑制治疗的人。因为他们之前产生的抗体已经没有了,他很可能会再次被感染。三是突变体题。比如2021年底Omicron出来的时候,我们确实看到有一些人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感染了Delta,然后短短一两个月,他又感染了Omicron,这与Omicron的免疫突破有很大关系。
NatureMedicine上的这篇论文到底是如何进行调查的?是否具有权威性?
姜健他们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对大约900万退伍军人进行了采样。采样时间为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6日,对超过500万未感染者进行了采样。44万人,其中重复感染者4万人。这份研究报告中的人群都是退伍军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0岁。很难将整个调查推广到其他人群。在退伍军人中,我认为很可能有很多轻症无症状病例或者症状较轻的人根本没有去那里看病。所以他们统计的人数基本上都是症状比较明显的,或者是症状轻微的。相对来说,有些人的症状更严重。
姜博士联系了论文的一位作者后,获得了一些原始数据样本并阅读了一些信息。报告中提到的样本数量为5,334,729个,其中原发感染样本数量为443,588个,继发感染或多重感染样本数量为40,947个。样本量中没有令人震惊的数字。但在这个数据样本中,姜博士还发现,在40947名感染次数超过3次的人中,其患有基础疾病,尤其是肺部或糖尿病的比例远高于感染一次和两次的人。
江健所以从这篇文章我可以分析出这样一个情况当有基础疾病,特别是严重的基础疾病时,人就很容易受到反复感染。由于这些人反复感染,他们的基础疾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而不是反复感染导致更严重的COVID-19症状。这与我的临床观察不同。一般来说,第二次感染和第三次感染后症状会变得较轻。华盛顿州还对反复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冠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死亡率在0.5到1之间。反复感染者的死亡率不到0.3,这意味着只有普通人群的一半。前一个。因此,这些大规模的数据可以证明这篇文章有参考价值,但我们仍然需要重新考虑其因果关系。
法医结果一般来说,重复感染COVID-19的症状会变得越来越轻。《自然医学》文章指出,“多重感染可损害免疫系统”的因果关系需要考虑。
本期主编杨新业
单词
本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了一些关于鉴证|“白肺”到底是什么?重复感染新冠症状会越来越重?和新冠肺炎感染肺部会痛吗的这类话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