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一些临淄乡村记忆丨大路家庄的东西大街——吕则成和临淄莲花台风景区的热门话题,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解吧!
临淄乡村记忆丨大陆家庄东西街——陆泽成
临淄资讯临淄资讯
微信号linzixinxi
职能介绍党委信息发布
1周前
不祈隋珠鹤壁,只祈乡村新讯
及时|准确|全面|价值|感受|声音
乡音历久弥新,乡愁温暖人心。
临淄人的乡愁记忆
不仅在风景、人文、民俗方面,
还有一个不能忘记的老故事
和长久的爱
大陆家庄东西街
陆泽成
临淄区凤凰镇大路家庄,位于五河东岸,镇政府驻地东北约3公里处。该村始建于元代。最初,有高、赵两个姓氏在此定居。村名“高兆庄”。陆家搬入后,户数更加众多,遂改名为“陆家庄”。又因当时陆家定居在陆家庄东南一里左右,称“东庄子”,故称“大陆家庄”。据《卢氏族谱》记载“于世祖,元代人,明洪武二年由直隶枣强迁青州府宜都县芦团庄。数年后后迁至临淄城西约二十里,愚公山以南。三里外的高昭庄,就是现在的陆家庄。陆家庄西北不到百米处,有一个村庄,名叫“褚家庄”。西北、东南方向与陆家庄、东庄子呈“一”字形排列。1956年6月,庐山区行政区划调整,褚家庄并入大芦家庄。从此,它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村存在。经过几十年的村庄规划,三个自然村已连为一体,没有明显的界限。
大路家庄村面积广阔,环境优美。这是一个有名的大村庄。分为大路北村、大路南村、大路东村三个行政村。自古以来,大鲁家庄就是临淄西乡至县城的交通要道。东西大街贯穿全村,是大陆家庄最繁华的街道。它见证了大陆家庄的兴衰,也记录了大陆家庄的文明发展史。
这条街就是古里市场。农历初二、初七为集日。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古代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干货店、馒头店、包子房、油店、染坊、药店、当铺、租赁店等。芦苇市场、牲畜市场等等,周围几十里里居住的人都有。来这里买卖。
解放前后,这里是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解放战争后期,临淄县实行区乡建制,区公所设立在鲁南富人的豪华住宅内。解放后,愚公乡政府机关和人民公社设在这条街北侧的大院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的供销社、联合厂、收购站、粮食局、税务局、信用社等部门均设立在这条街道两侧。
这条街上有很多纪念碑。民国时期,大路家庄有六座大寨门,其中两座建在这条街的两端。当时,村子周围建有一道3米多高的土墙,按照居民的方向蜿蜒绕着村子转。对抵御土匪、保护村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西寨门进村不到5米,街道两旁矗立着两座寺庙。路的南边是菩萨寺,有一个很简陋的山门。入口南约5米处是菩萨寺的正殿。大殿只有一间,长约3米,宽2米多,高约3米。一门两窗,小巧玲珑。殿堂正中靠墙建有土台,观世音菩萨坐像莲台上,神态端庄慈祥。每逢节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相传此寺毁于民国末期。路的北面是三官寺。据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介绍,这座寺庙比对面的菩萨寺更加豪华、壮观。五级石阶上就是朝南的三官寺山门。门正北为北三殿,供奉天官、地官。还有水官雕像。相传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是三位神的生日。这时候,寺院里就会举行不同的纪念仪式,由寺里的道士主持。尤其是在天观生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家里都挂着天观的画像。画中的天官雍容高贵,面容慈祥。他下巴留着三长须,身穿红袍,系玉带,手握如意,怀抱五个童子。每个男孩手里都拿着仙桃、石榴、佛手柑、春梅和吉祥鲤鱼。人们在神像前烧香磕头,祈求天官保佑,表达美好祝愿。
当然,修建三官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百姓希望水官能够控制村子旁边的乌河。大路家庄离五河村很近。当时,乌河东岸距离三官寺不足50米,年年发生洪水。旧时,政府救灾不力,百姓只能寄希望于神佛,于是修建了这座寺庙。寺内还有西殿三间,较北殿稍矮。殿内还供奉着三尊雕像。无法确认这是谁的雕像。
三官庙主要采用木框架结构建造。两座正殿各有四根直径约30厘米的木柱支撑前檐。木窗棂、梁、檐等部位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精髓。1936年前后,三官庙被拆毁建校,甚为可惜。
三关寺以东约100米处,有一座横跨东西街的石牌坊,牌坊上刻有“解晓方”四个大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卢氏族谱》记载,这座牌坊是卢氏十一世祖卢俊的妻子曹氏所建。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学者刘墉微服私访路过大鹿家庄。此时已是傍晚,天气骤变,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正当刘先生万分着急时,陆军的妻子曹正好路过,询道。了解情况后,曹女士说道“老师,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就来我家住一晚吧,明天再出发。”刘先生见曹先生的善良和礼貌,又见天气实在不好,就跟着曹先生到了他家。曹先生用好菜好菜招待刘先生。当刘先生询男主人的情况时,得知曹女士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不仅孝敬公公婆婆,还吃尽苦头,把一双儿女养大成人,守寡二十多年。刘先生听后非常感动。第二天,雨后,天空放晴。刘先生向曹先生道谢后继续赶路。半年后,临淄县令受刘先生之命,在曹门前修建了这座节孝牌坊。
牌坊高约4米,宽约6米,上面刻有龙凤、祥云、人和动物等图案。门三间,两扇小门外侧各有一石狮子,昂首朝前,蹲在地上。整个牌坊雕刻精美,雄伟壮观。相传“解消止方”四个字是刘先生亲笔所书。激励子孙后代立德行善,尊老敬老。1965年,因修建张黄路,牌楼被拆除。
从界孝牌坊继续向东,向北不到30米,就是“三贤祠”,面积约160平方米。寺庙的山门、围墙和三座大殿均用青砖砌成。大门东侧有一座高大的钟楼,内有一口高约70厘米、直径约40厘米的铸铁大钟,悬挂在木架上。据老人回忆,敲钟时,钟声非常响亮。北殿三间,飞檐斗拱。殿内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该寺的建造时间已不可考,拆除时间为1974年左右。
从三仙观继续向东,向北行约150米,就是鲁氏宗祠。祠堂坐北朝南,古门拔地而起。大门两侧有一对石狮子侧目相视,显得十分威严。大门上的匾额上写着“吕氏宗庙”四个大字,相传是乾隆年间翰林吕思道所书。两侧的对联为“光良新业,尚德旧家风”,讲述了明代卢氏七世祖卢靖的事迹。明朝正统十一年,临淄发生饥荒,各地百姓饿死。卢靖倒出自己的粮仓,捐出粮食十石,赈灾济民,帮助村民渡过难关。为此,皇帝赐匾“光良世则”,并赐卢氏堂为“尚德堂”。卢氏宗祠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高大宽敞,庄严肃穆。正殿内,卢氏先祖牌位排列整齐有序。上面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尚德堂”三个鎏金大字。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祠堂北侧有石碑一座。碑上有月牙状的压痕,据说是盗宝贼留下的痕迹。每当农历有祭祖的日子,族长就会带领子孙到祠堂举行祭祀仪式。解放后,祠堂改建为烈士纪念馆,里面供奉着原庐山公社各村烈士的牌位,成为方圆几十里少先队员瞻仰的理想场所。摆脱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破旧立新。烈士陵园迁至愚公山南端。卢氏旧祠堂已荡然无存,卢氏后羿宅内仅存祠堂石碑。
这是大路家庄街的记忆。回顾过去,让人感慨无限。
政协临淄区委员会
《临淄乡村记忆》编委会授权发布
林子馨兮一个有声音的公众号
临淄资讯微信号linzixinxi
电话0533-7210358
邮箱lzqwxxk163com
临淄资讯之家QQ125396053
微信群临淄市委信息交流群
看完本文,大家应该对临淄乡村记忆丨大路家庄的东西大街——吕则成和临淄莲花台风景区有所了解了吧,欢迎持续关注本站。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