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讲解关于岁月鉴初心“老阿姨”龚全珍的“如荷人生”和走路上学电影完整版的相关题,希望一定能帮助到大家。
“年轻时看到了光明,年轻时遇到了爱情,年老时心胸依然宽广。一生追随革命、追随爱、追随信仰,奔赴战场,田野,教室。人民的尊重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章。”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一位老人的获感言。老人的名字叫龚全珍。她是开国元勋甘祖昌少将的妻子。她还是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总书记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她跟随丈夫扎根革命老区,成为一名普通教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9月2日16时16分,龚全珍因救治无效去世。他已经100岁了。
这位71岁的党员生前,虽然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她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每天都应该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正如她所说在她的日记——中
“残荷虽然在春夏失去了风采,但它坚持坚守,不惧秋风的侵袭,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人们,只有在挖出成堆的荷花时才会掉落。”白莲藕,它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人也应该有这种精神。”
这是龚全珍的心声,也是她人生的写照。
“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我的人生就像一棵小树,虽然我小时候有幸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下生存下来,但我并不是生来就有能力长成参天大树的。但是,我能够创造出一棵棵小树。”我自己在森林里的一点点绿色,并保持它的绿色,直到回归自然。”
——摘自龚全珍2008年10月2日日记
今年夏天,小编来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湖院区,看望病床上的龚全珍。
在一份诊断书上,医生为她列出了多种疾病,包括尿症、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不过,当时她仍然笑容满面。
回顾自己的一生,龚全真说他是幸福的“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我选择了物质生活简单、精神生活充实的道路,生活会更加愉快、幸福。”
在医院里,半梦半醒的时候,她的思绪时常回到熟悉的校园,有时她还认出医护人员是她的学生“孩子们,别在这里闲逛了,快点去上课,记得学习。”难的。”
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人心里也始终想着别人。
有一次,当她听到医生说要抽血化验时,她以为自己要去献血,就高兴起来说“我是O型血,是通用血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你想画多少就画多少。”能。”
五年前,编辑采访龚全珍时,老人精神很好,回忆往事,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她说,这几十年来,她花了很多时间写作,写得最多的就是关于甘祖昌的故事。她送给编辑一本《我和我的妻子甘祖昌》,记录了夫妻俩经历的风风雨雨“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写得不好,怕让读者失望。”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有根据的。”
据龚全珍介绍,她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她有11个兄弟姐妹,生活清贫。在她的记忆中,她家“小巷旁边有一条大路,直通海边”。
兄弟姐妹中,龚全珍最欣赏三哥。
1938年初,日军侵占烟台。三哥加入了八路军。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龚全珍拉着三弟的手哀求道“哥哥,带上我吧,我也想成为八路军的一员,抗击日军。”
“你还年轻,好好学习,三年后我回来带领你参加革命。”三哥说完,背上包就走了。
三年后,龚全珍考入烟台市立女子中学,进入高一,但仍没有三哥的消息。当时日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命令学生聚集起来庆祝。校长指定龚全珍为市女子中学代表,但她很不情愿。
会后,教育局官员带着中小学生代表向日本军人表示慰。
走进宪兵队大门,龚全珍看到了中国同胞的刽子手,看到了以中国人血肉为食的狂吠狼狗。她感觉头皮发麻,全身都在颤抖。
她永远不会忘记,在一个下雪天,一位老乡因携带半袋盐而被日本兵剥光衣服。用刺刀割开他背上的肉后,撒了盐,导致大片的血流了出来。
从宪兵队回家后,龚全珍彻夜难眠。她不想当亡国之奴,所以她下定决心离开烟台,去日军尚未践踏过的地方。“如果让我查出三哥的事,我就有机会成为八路军,送死。”同胞们报仇。”
18岁的龚全珍剪短了头发,从烟台步行到济南,再到安徽阜阳、河南淅川,最终定居在陕西城固。她一天可以步行100多英里。这是她在流放途中练就的本领。我们被当作乞丐对待。”
龚全珍流亡海外,一路求学。当时,西北大学南迁至城固县。龚全珍报考了西北大学教育系,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陕西省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龚全珍入学时填写的一份《国立西北大学新生调查卷》。其中,在“感想”栏目“对国家现状的感想和对未来的希望”,她填写“政治混乱,国民教育至今没有普及。希望国家能建立一个真正关心人民福祉、希望提高教育水平的政府。”
1949年,即将毕业的龚全珍正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这时,时任西安军管会主任的贺龙来到西北大学,号召学生参军建设西北。
龚全珍深受鼓舞,立即报名参军。他实现了参军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分配到新疆军区八一儿童学校任教师。
第二年春天,柳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子。龚全珍和同行的100多名年轻人登上卡车,唱着军歌,向新疆进发。
龚全珍就像一朵整齐种植的莲花,毅然走上了她奋斗一生的革命道路。
“爱你所爱,不留遗憾”
“他虽然不像知识分子那样深情,但他爱得很热烈,也认可我为他所做的一切。我们也有共同点,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贡献一切。”
——摘自龚全珍1988年12月21日日记
她和他的人生起点完全不同。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雁北一个小山村。读了一年半的私塾,他只好辍学回家,放牛、割草、负重行走几十里山路,挣几毛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此后,他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多次负伤,革命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从赣西农村到胶东半岛再到天山脚下,两条相距万里的人生轨迹神奇地交织在一起。
1952年冬,龚全珍第一次见到甘祖昌。那一次,李平校长让她把后勤部孩子们的表现汇报给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
甘祖昌走后,李平对龚全珍说“甘祖昌是一位思想很纯洁的老同志,也经历过痛苦的婚姻、离婚,你们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经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其他的。我相信你们的思想感情会和谐的。”
龚全真想了想,回道“他是一个大酋长,这是不合适的。我见到酋长就不能说话,感觉受到。”
龚全珍回忆说,她的心情就像一锅沸腾的水。她翻来覆去,无法入睡,想着事情,下定决心。
那年寒假期间,龚全珍和老师们到后勤部的孩子们家中探访。甘祖昌和大家一起吃饭,她还是第一次看清他。甘祖昌身高超过1.7米,因为瘦所以显得很高。他有一张方脸,一脸严肃。他的眼睛不大,但很锐利。他身体挺拔,有标准的军人姿势。
饭后,老师们回到学校,甘祖昌和龚全珍进行了长谈。
“我今年48岁了,校长告诉你了吗?”甘祖昌她。
“真是个家伙,这么率直啊!开门见山,他比我大十八岁。”龚全珍心中暗想。
甘祖昌随后告诉龚全珍,自己身体不好,有脑震荡后遗症,还有气管炎、肺气肿。原来,新疆和平解放后,甘祖昌外出视察工作时,敌特截断木桥,他乘坐的吉普车从桥上坠落。甘祖昌头部严重受伤,留下严重后遗症。
龚全珍为甘祖昌的革命经历所震撼,也为他的坦诚所感动。通过这次谈话,她不仅了解了甘祖昌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还了解了他的生活态度。
没有太多的月前月下花,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只有一生相守的信念。两人的婚礼在一间小会议室举行。简餐只有两桌,客人大多是同事。
起初,有同事担心一个连“功”字都不会写,而另一个却是一位喜爱《简爱》的大学生。他们能有共同话题吗?
一天晚饭后,夫妻俩一起坐在树荫下学习《选集》。
文化水平较低的甘祖昌向妻子介绍了《井冈山斗争》,解释了什么是主观主义,并教她读无字革命书。龚全珍向丈夫解释了某个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对于与甘祖昌的爱情,龚全珍曾在日记中这样评价“在我心目中,爱情有三种境界最高境界是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爱情。”,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生命。我和祖昌一起生活了33年……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幸福。”
“我们要担负起红军老战士的责任,不能像老干部那样。”
“他为什么不吃好,穿好衣服?他时常想起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战友。他应该多奉献,少享受,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切。”
——摘自龚全珍1992年9月28日日记
仰慕三哥,龚全珍走上了探索革命真理的道路。在丈夫身上,龚全珍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员。
1957年6月,龚全珍从甘祖昌那里听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甘祖昌决定带着家人回到江西老家,不再当将军而是当农民。
当时,甘祖昌已被授予少将军衔,一家人也早已习惯了新疆的生活。听了丈夫的话,龚全珍睡不着了。她翻阅丈夫的日记,发现了三份回乡工作申请报告,从1955年到1957年每年都有一份。
这些报告的内容是相同的。上面写着“我自1951年摔倒后,就遭受脑震荡后遗症,经常生病,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但我的手脚还好,请组织批准。”,我回到农村当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龚全珍担心甘祖昌头部受伤,家乡的医疗条件无法保障。回到家乡也意味着重新开始,更不用说去艰苦的农村了。同事和朋友都试图说服我。然而,甘祖昌已经决定离开,龚全珍也决心追随他。“我们有共同点,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可以为自己的理想贡献一切。”
准备离开时,甘祖昌向家人发出命令不准棉花。
“被子棉衣都是面条来的,国家没有那么多路费,路途那么远,路费比买新棉花还贵。”甘祖昌说完,仔细检查了全家的箱子和麻袋,检查完才把它们捆起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一家人终于回到了甘祖昌的江西老家——莲花县房楼镇雁北村,邮编——。
从将军到农民,对于甘祖昌来说,是身份和灵魂的回归。
那时,为了解放劳动人民,他告别了母亲和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长征期间,他与同村战友相约。革命成功后,他们就一起回家搞建设,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回到家才两天,甘祖昌就带着孩子们下地干活。“我们要担起老红军的担子,不能摆老干部的架子。”甘祖昌要求自己处处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希望与村民们一起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他亲自下田,用手舀起泥土,带领村民将200多亩冬水田改造成良田;他和工友们一起在工地上吃住,和年轻人一起捡水泥、运输物资建设国家。……
将军回到了熟悉的山山水水,龚全真却步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完全听不懂当地方言的龚全珍独自步行40多里来到县文教局,自告奋勇当一名教师。
在学校里,龚全珍既是山村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母亲;她必须教他们阅读并与他们一起工作。
看着父母和孩子每天在别人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女儿甘仁荣父亲“你为什么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样留在我们身边呢?”
父亲若有所思地说“因为你妈妈是学生孩子的妈妈,你爸爸是农业合作社的爸爸。”
甘仁荣和他的兄弟姐妹听到父亲的回,都无法理解。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甘祖昌的月工资为330元,在当时属于较高的收入水平,但他的家庭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只有当地乡镇政府有不完全统计。回国后,将军参与建设水库3座、电站4座、高速公路3条、桥梁12座、渠道25公里。据统计,捐款金额达8578万元,占他全部工资的70%。
将军对群众如此“慷慨”,对自己和家人却“吝啬”。家人的衣服破了,先补好再穿。如果无法修补,就用来制作鞋底。“你只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革命的传家宝,而不能给子孙留下一个舒适的家。”这是甘祖昌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
儿子甘新荣原本有机会参军,但甘祖昌表示征兵名额有限,让他留在家乡务农。
大女儿甘萍蓉从小也想当兵。甘祖昌不但没有出面帮助她,还告诉吉安军分区的领导同志,她的右眼近视,希望严格控制。这句话让女儿当场落泪。
本文介绍岁月鉴初心“老阿姨”龚全珍的“如荷人生”,以及走路上学电影完整版对应的相关信息已经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