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主要是分享一些寒潮来袭,多地气温“断崖式”下降!收好这份防寒养生指南的知识,其中也对寒潮来袭 多地气温骤降的题进行了一些详细解释,现在开始吧!
冷,冷……你有没有感觉到气温骤降?
11月2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11月28日至30日,受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严重降温、大风、沙尘、大范围雨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有46级偏北风,阵风79级;气温下降10至16,部分地区降温速度可达18以上。
据中国天气网最新消息,随着寒潮主体南下,从11月29日夜间开始,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雨转雪的转变。不少地方可能会迎来今冬第一场雪,部分地区还会有冻雨。据健康时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重庆等省份已连续发布寒潮预警。
11月25日晚,哈尔滨迎来降雪。哈尔滨日报社图片
“断崖式降温”来临,一夜之间从南到北冬天“真正开始”了!
为何这股寒潮会出现“悬崖般的降温”?
为何这股寒潮会出现“悬崖般的降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方华在11月2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寒潮最显着的影响是剧烈降温。我国北部和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为10至16摄氏度。部分地区气温降幅可达16甚至20以上。
张方华解释说,近期随着北半大气环流的调整,一股强冷空气沿西北气流南下影响我国,造成严重降温。二是今年11月以来,前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因此,冷空气到来造成的降温速度已经非常剧烈。
这次寒潮过后,还会继续寒冷吗?张方华表示,寒潮过后,北方地区气温将在30日左右由西向东逐渐回升,南方地区气温也将在12月2日左右开始回升。与前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明显偏高的气温相比,冷空气影响前后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
寒潮来袭,这份防寒指南请收好!
寒潮期间保护身体5个部位
1保护头部——戴帽子
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穿棉袄”的说法。天冷的时候,如果你只穿保暖的衣服而不戴帽子,身体的热量会很快从头部消散,因为冬天在户外时,即使你戴一顶很薄的帽子也能帮助你防暑。寒冷。
2保护颈部并戴围巾
颈部是人体的“堡垒”。它不仅布满了血管,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穴位。而且,脖子本身就很娇嫩。如果有慢性劳损,一旦受凉,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颈部肌肉痉挛、神经水肿,诱发颈椎病或使原有颈椎病加重。保护颈部免受寒冷的最简单方法是戴围巾或高领毛衣,以保护颈部免受冷空气的影响。
3护腰——双手揉腰
腰是人的“顶把”。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它们喜温暖、怕冷,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除了穿衣保暖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双手快速搓热,温暖手掌,然后放在腰部,温暖腰部和肾脏。同时,双手搓圈。
4.保护鼻子——用冷水擦鼻子
气温急剧下降,鼻炎成了很多人的一大烦恼。这时,每天早上或出门前用冷水擦鼻子。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子,有助于增强鼻粘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方法。
5好好呵护双脚——泡泡足浴盆
脚踝上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的“小心脏”。冷空气通常从脚底侵入。泡脚时需要注意三件事。首先是温度。水温为40左右,水没过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以保持水温。浸泡后皮肤变红为佳。第三是按摩。泡脚后擦干,用手按摩脚趾、脚底23分钟。
健康时间图
寒潮天气预防5种疾病
1呼吸科医生——预防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朱晓丽2016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受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进而加重气道反应性,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当气温骤降时,病情很可能会复发或恶化。体质虚弱的人,天冷时最好少出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多添衣服,注意头、胸、背、脚部保暖,避免着凉。
2肠胃科医生——“老胃病”容易发作
天气转凉,肠胃疾病更容易发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陆凤林2016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起急性胃炎。痉挛、胃溃疡、炎症等胃肠道疾病。
有胃病的人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温补养胃,多喝热水,少吃生冷食物,按时进餐。
3心脏病专家——预防心肌梗塞和心绞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唐成春2016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特别是寒冷天气高度敏感。突然的寒冷刺激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急性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
随着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极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发生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4神经科医生——应预防中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宜静2016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冬季是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气压低、湿度大,很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引起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以及随之而来的中风事故。
6骨科——预防骨折和腰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晨2016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冬季,气温较低,人的血管收缩,肌肉、韧带的灵活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减弱,运动时有轻微不适感。小心可能会导致关节损伤和骨折。冷刺激还会诱发腰痛和肌肉痉挛。
寒潮期间做好这5件事,保持身体健康
1、喝点黄芪、防风凉茶
很多人因为寒潮的影响而出现感冒、感冒的症状。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中心主任医师张忠爱2015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黄芪防风防肝茶具有补气、祛风、预防感冒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易受风寒、感冒的人食用。
将黄芪30克、防风草10克、鲜姜5克洗净晾干。沸水浸泡30分钟,分次当茶饮用。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详情请咨询您的医生。
健康时间图
2.关节不适时尝试热盐敷
天气转凉,很多人会出现关节不适、酸痛等症状,可以通过热敷来缓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田宇在2019年《健康时报》上表示,关节冷痛可以热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盐热敷。铁锅中加热200-300克食用盐,放入缝制的沙袋中,热敷局部关节或肌肉。可消炎、消肿、祛风散寒、止痛、消除疲劳。
3吃些辛辣食物预防感冒
饮食中可以适量吃一些“辣”的食物,预防感冒。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彭玉清2020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从中医角度来看,辣椒性味辛、芳香、热。除去腥增香外,还有祛寒、消积食的功效。胡椒有两种类型黑胡椒和白胡椒。一般来说,黑胡椒的调味效果稍好,而白胡椒的药用价值较高。
有些人受风受凉时容易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肠胃虚弱所致。将白胡椒和红糖水煮沸,趁热喝,可以止痛。平时吃凉菜时最好加点白胡椒面。可以降温、御寒。
4、吃一些蒸梨,防感冒、润肺
寒冷干燥的冬季加上雾霾,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作。这时候可以尝试一下蒸梨,对于润肺止咳有很好的作用。
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块,放入蒸碗中,加少量百合、冰糖,加适量生水,放入锅中蒸至梨块熟透。一根筷子。一般早晚各吃一次,配料配汤,效果很好。如果咳嗽厉害的话,可以加点橘子皮丝进去,效果会更好。
5、喝点紫苏茶祛寒。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声喉门诊主任医师梅祥生在2020年《健康时报》撰文指出,紫苏叶又叫紫苏叶,主要功效是缓解疼痛。具有祛风散寒、理气调和的作用。如果您感冒、感到紧张、发冷、流鼻涕或打喷嚏,请不要担心。将准备好的紫苏叶取出,放入杯中,放入沸水中浸泡几分钟,或放入锅中沸水煮23分钟,然后一口气喝完。你会感觉全身发热,完全不会有冰冷的感觉。
本文综合自
2022-11-28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
2011-09-22健康时报《秋雨后“三暖”》
2016-11-02健康时报“气温下降,这些病最常见!”赶紧接受各路医生的健康提醒吧》
2015-03-19健康时报《健康药膳应对倒春寒》
2019-12-20健康时报《关节冷痛,多盐热敷》
2020-05-08健康时报“六味居家驱寒药”
2011-01-13健康时报《冬季经典滋补斐方》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寒潮来袭,多地气温“断崖式”下降!收好这份防寒养生指南和一些关于寒潮来袭 多地气温骤降的相关话题,希望诸位网友能喜欢。
评论已关闭!